與面試官無話不聊結果卻沒有被錄用
在面試的過程中,面試官必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拋向求職者。有的求職者覺得如果如實回答,有可能有些方面是面試官忌諱的,如果用套路回答,又顯得很不誠實。很多感覺良好的求職者說,與面試官無話不聊結果卻沒有被錄用,到底是為什么呢?來看看職場專家的實例解答:
“我和同事打過架”
這名應聘者專業背景過硬,雖然從業時間比較短,但是參與的都是大項目,面試的時候反應也挺快,溝通能力也很強,經常你拋出一個問題,他還能順著這個問題衍生,給出更多的反饋來——但也正是這點“暴露”了他。
在被追問到一個項目其中的一個業務模塊是否獨立完成時,他也許說得太順口,脫口而出的確是自己獨立完成的,因為和協作的同事星座不對盤所以從性格到興趣愛好都不合,從爭吵升級到了打架,在小小地打了一架后,這個業務模塊完全由自己一個人接了手……
HR心聲:這位候選人在硬件方面的確符合要求,但和同事不合到直接動了手,還是讓用人部門有所擔憂,畢竟這個崗位不是一個人就能解決一切問題的,團隊協作不可少。
職場專家視角:一時氣結、一時沖動都可以理解,但無論如何一個成熟的職場人不該動手,更不該把事情的緣由歸因于和同事“星座不對盤”——這個理由實在太幼稚了。
“我沒什么想法,都可以”
有個女孩來面試,看簡歷上的學校、專業背景都不錯,在校時也參加了不少活動,簡歷也寫得挺有條理,然而面試一開口,就覺得和簡歷判若兩人,不是說杜撰了一些經歷,而是有種特別的“優越感”——對什么都無所謂。
“對將來有什么打算嗎?”“還沒怎么想過?!?/p>
“為什么對XX崗位感興趣?對這個領域最有興趣的點在哪里?”“專業學的這個?!?/p>
“對這個職位有什么想了解的嗎?”“沒有?!?/p>
“那對薪資有什么要求嗎?”“沒有?!?/p>
“看你的地址和學校都不在這個城市,這個城市房租生活開支還是挺高的,總要為自己爭取個基本保障吧?”“沒關系?!?/p>
HR心聲:不是我把她問倒了,而是她把我答懵了,感覺這名應聘者是個沒有感情的機器——對自己都毫無規劃、放空縹緲,把她招進來我確實有點怕。
職場專家視角:“放空”在排解壓力時是個好方法,但在面試時絕對不是個高明的手段,任何一位面試官都不會把offer給一名“放空”的求職者。因為“放空”的姿態并非謙虛,而是擺明了對自己都不想負責的態度。木然的“沒有”、麻木的“沒關系”這類回答是種消極溝通手段,甚至有暗示對方不想交流的意思,你叫面試官如何接受呢?
“都是我主導的”
“能說說在這個項目中,你承擔的是什么角色嗎?”“這個項目從前期構架到開展到完成都是我主導的?!?/p>
“和這家公司合作的項目很大,曾經看到媒體也報道過,你主要參與了哪些工作呢?”“這個項目是我主導的……”
“看你的簡歷在這家公司也就短短的1年多時間,參與了這么多項目,在和同事的協作中有沒有一些難忘的經歷?”“有一個大項目同事和我有分歧,不聽我勸中途出了岔子,但在我的補救下,還是完成了任務?!?/p>
HR心聲:能干和自我膨脹之間是有壁的,能說和自我吹噓之間也是有界限的。作為面試官,候選人能力稍有不足還是有彌補的機會的,但夸夸其談往自己臉上貼金一般就不作考慮了。能力不是說出來的,用人部門負責人完全可以從候選人的具體陳述中判斷出真偽。
職場專家視角:是有不少人在寫簡歷和面試的時候對自己的工作業績摻上一點水分,但到了似乎公司上下四海八荒都離不開他的地步,那就不是摻水而是“發大水”了。自我感覺良好和面試官考核是兩套標準,勸你不要一直飄在天上,回到人間腳踏實地。
面試自我感覺很好?結果被淘汰了
有些面試官的語氣、親和力,很容易讓求職者“上頭”自我感覺良好,飄了。其實是你表錯情、會錯意了:
1、有些面試官職業素養較高,職業態度比較謹慎,喜形不于色,對所有求職者都很“友善”,一視同仁。面試官的工作是:擠去你簡歷和面試表述中的水分,還原出一個真實的你,評估考量這樣的你是否和公司用人需求契合。
2、當時面試官對你的表現的確挺滿意,但之后出現了比你更優秀或是更適合的候選人。面試不是先來后到,企業只爭取更合適的那個人選。
3、面試官嚴格依照專業素養和流程走,可能的確是你高估了自己的水平,出現了面試成功的“幻覺”。也有部分要求比較高的技術崗位和管理崗位,在企業做背景調查時,發現了夸大者的水分。
無論面試官是“裝的”還是“真的”表現友善,職場專家都可以教你兩個加強面試官印象和權重的方法:
1、盡可能多地向面試官提問,讓面試官了解你是非??粗剡@個工作機會的;
2、盡量多問與職能、崗位、企業相關的問題,尤其是工作內容,用人單位對這個職位的要求和期望。
務實一點,關鍵是回答每一個問題的時候都讓面試官看到你的思維過程和誠意。
通過以上的解說,作為求職者您是否明白,與面試官無話不談,結果還是沒被錄用的原因了吧。面試需真誠,但是一些之前在工作中影響很不好的事件就可以不用說給面試官聽了,吸取前面的教訓,把更好的狀態拿到現在的工作中才是最重要的。